最新文章 | 全部文章

碎片港 Shatter Port|2022 第四次線上交流會議

本次會議著重於各觀察員關注之在地論述方向,觀察員首先以藝術獎項的內容及發展作為討論主軸,提出在藝術創作類的獎項不斷增加,但藝術評論類型仍舊較少,相較於國外的發展而言關注度相對較低。而後會議主軸則由各觀察員簡單分享自身在地論述的觀察方向及書寫近況。

當代藝術與當地的互動―「以北海道藝術家之眼」為例

文|蔡宗祐
我要說的是,作品一旦展出,本來就會與外面互動,與現實世界互動,也與藝術世界互動。互動就是一種參與,即使只是看,也會留下什麼。美其名地得到「參與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但是到最後還是自己人同溫層的互動。而強調互動參與的作品,辛苦回應現實的結果不多,回應藝術的挑戰更少。

碎片港 Shatter Port|2022 第三次觀察會議暨成員實體交流

「碎片港」於2021年創立,與臺南「絕對空間」、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共同合作,旨在搭建南方藝文平臺,於知識及時空碎片化的當前,透過深度地方觀察的匯聚,以「自由港」為意象,生產超越主流藝術定義及論述邊界的另類知識。

碎片港 Shatter Port|2022 第二次線上交流會議

此次會議由每一位觀察者分享及簡單介紹近幾個月各自欣賞或參與的展覽和計畫,以所見聞提出個人觀點,討論當代策展形式、藝術空間相互合作之方式,以及跨領域合作的可能性。最後提出共同田野的概念,自由組成田野小隊,進行田野調查,以供書寫、平台建立、跨域合作等更多能量。

繪畫的零度:蔡獻友「物裡學」個展的藝術還原

文| 吳尚青
2022 年 12 月起在屏東南州的水林藝術空間,蔡獻友展出了近期作品。水林藝術空間是屏東戰後藝術家蔡水林的故居兼工作室,蔡水林在此培養出謝德慶、卓有瑞等著名藝術家,舉辦南洲美展,他本人也從油畫跨越到水泥、紙漿等媒材實驗,蔡水林的子女也繼承遺志,繼續在地方上耕耘,邀請對材質實驗等感興趣的藝術家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