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的時間,30萬的文字,煲出一盅禮物盒。300套唯一限量—觀察者獨售。
最新文章 | 全部文章
關於「未力的嘈雜—蔡芝其個展」
文|沈裕昌
她的繪畫,則如目光恍惚的眼球表面被一道氣流拂過,使人輕眨雙眼之後乍見的熔蝕物象。
碎片港 Shatter Port|2022 第三次觀察會議暨成員實體交流
「碎片港」於2021年創立,與臺南「絕對空間」、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共同合作,旨在搭建南方藝文平臺,於知識及時空碎片化的當前,透過深度地方觀察的匯聚,以「自由港」為意象,生產超越主流藝術定義及論述邊界的另類知識。
碎片港 Shatter Port|2022 第二次線上交流會議
時間:2022年10月1日,20:00-22:30 此次會議由每一位觀察者分享及簡單介紹近幾個月各自欣賞或參與 Read More
繪畫的零度:蔡獻友「物裡學」個展的藝術還原
文| 吳尚青
2022 年 12 月起在屏東南州的水林藝術空間,蔡獻友展出了近期作品。水林藝術空間是屏東戰後藝術家蔡水林的故居兼工作室,蔡水林在此培養出謝德慶、卓有瑞等著名藝術家,舉辦南洲美展,他本人也從油畫跨越到水泥、紙漿等媒材實驗,蔡水林的子女也繼承遺志,繼續在地方上耕耘,邀請對材質實驗等感興趣的藝術家展出。
2022 臺東藝術事件觀察:以女藝會與金樽海灘駐地生活為例
文|陳沛妤
臺灣的大地藝術家(或稱地景藝術家),公認緣起於 2002年金樽海灘的意識部落,一群人居住約三個月後,以漂流木等大型物件製作雕塑,並舉辦行為表演等活動,作為當年的一場暫別與逗點。
碎片港 Shatter Port|2022 第一次線上交流會議
「碎片港」以人為主體,思考邀稿及書寫的形式,希望打造長期發展的南方藝文平臺,會議著重彼此間的討論,藉此串連每位成員的概念、想法。
過度認真但還保有天真― 關於《像素延伸―陳姿尹個展》
文|蔡宗祐
這是一個關於地球跟月亮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一個宇宙裡有一個星球,它的名字是「地球」。你知道地球曾經消失過嗎?如果交給 AI 的話。
錄像作品拍出了什麼?
文|蔡宗祐
在進入錄像作品之前,我們先將場域拉出來看。2000年 以後臺灣的藝術潮流幾經轉折的轉變。從動漫藝術、無厘頭小感覺、全球化、關係美學、國族歷史、人類世、大南方,這樣簡單的分類不得不說是有點簡單與主觀,主要是從發生在臺灣的雙年展或大型策展帶動的藝術強勢話語權。
在田徑間遇見恬靜—從鍾舜文之《所見 As Is 》所見之
文|張敏琪
清代詩人袁枚曾有一詩《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補鳴蟬,忽然閉口立」。詩中描述了林蔭小路上,牧童悠然放牛的景象以及田野間自然與人吟應和的聲響,但在最後,小童不知莫名地停止了歌唱。他為何停止?又在關注什麼?我們未可得知,或許是那欲補的鳴蟬,也或許是大地之上令他更為著迷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