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台 朱天文看電影《戰火浮生錄》看了三遍,就是為了把片中俄國詩人的這首詩記下, (…繼續閱讀)

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
文|編輯台 朱天文看電影《戰火浮生錄》看了三遍,就是為了把片中俄國詩人的這首詩記下, (…繼續閱讀)
文|李龍偉 張愛玲的最後遺作,小團圓。正如她自己所言:「我一直認為最好的材料是你深知的材料……」,張愛玲似乎以 (…繼續閱讀)
文|熊月禽 四川熊貓基地的熊貓按摩員 〈如果它是一個人〉的行為展演發生於《出神紀》,由新濱碼頭的藝術家籌辦,從 (…繼續閱讀)
文|郭任峰 任教中國醫藥大學;看電影、寫電影、聊電影,中度患者。 從《海角七號》開始算起,人氣回流國片市場至今 (…繼續閱讀)
文∣蘇珉萱 關於1839 1839當代藝廊(1839 Contemporary gallery),其經營理念是 (…繼續閱讀)
文|戴逸純 鎮坐於──電視、電腦、掌上電腦的──小螢幕前,我們可以浪遊式地收看來自各地的災難影像及簡短報導。這 (…繼續閱讀)
文∣陳湘汶 才幾年前的事而已,每每月初藝術雜誌出刊後,我們就翻開雜誌密密麻麻的展訊,瀏覽自己有興 (…繼續閱讀)
文∣陳美靜 看得見的虛無 網路空間(數位空間)是一個無中生有、非物質的空間,其自身同時進行空間的創造,並且是建 (…繼續閱讀)
文∣吉兒 “Mr. Zuckerberg, do I have your full attention?”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