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宗祐
我要說的是,作品一旦展出,本來就會與外面互動,與現實世界互動,也與藝術世界互動。互動就是一種參與,即使只是看,也會留下什麼。美其名地得到「參與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但是到最後還是自己人同溫層的互動。而強調互動參與的作品,辛苦回應現實的結果不多,回應藝術的挑戰更少。

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
文|蔡宗祐
我要說的是,作品一旦展出,本來就會與外面互動,與現實世界互動,也與藝術世界互動。互動就是一種參與,即使只是看,也會留下什麼。美其名地得到「參與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但是到最後還是自己人同溫層的互動。而強調互動參與的作品,辛苦回應現實的結果不多,回應藝術的挑戰更少。
文|蔡宗祐
這是一個關於地球跟月亮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一個宇宙裡有一個星球,它的名字是「地球」。你知道地球曾經消失過嗎?如果交給 AI 的話。
文|蔡明岳
最後一區則將在遺址上建廠的公司的「科技產品」,與廠房位置所挖掘到的考古物件做並列。兩類物件的並置展現出不同質地的物質特性——科技物在平整、光滑的物質表面上與考古物呈現出對比。
文|黃筱雯
藝術獎項的興辦是新銳藝術家展露頭角的平臺,再添加上接軌藝術市場與空間媒合即是臺南新藝獎的成立宗旨。獎項如今走過了十個年頭,新藝獎在展覽形制、空間合作模式等方面多有所蛻變。
文|柯曉如
到了本次展覽,紀凱淵更從「記憶」與「消逝」的角度切入,審視自己與乞龜文化的關係,也從兒時回憶擴展到了這幾年與此文化的互動關係。觀看完本次的展覽,觀眾仍不一定完全了解乞龜文化的始末,但也許這正是紀凱淵提供的一條有別於單純再現、挪用民俗美學,以及檔案櫃式陳列文件之外,面對民俗與藝術創作之間可能的思考途徑。
文|許茗捷
如果你打招呼的對象,是一位正中午左右穿著亞麻西裝外套、行走於外的女子:會看到黑髮在她面前狂風暴雨,只為回應台南的強烈激情。路上樹陰難尋,遠遠行注目禮,直到抵達目的地,剛剛的風塵才隨衣袖而去。第三次按下自動門開啟,深深吸一口氣,提早十分鐘應該不算失禮,今日見面的是位不曾謀面過的人。
文|許茗捷
薄水色的漆牆,與一幅幅象牙白底的銅版蝕刻作品,兩者對比和諧,降溫了戶外熾熱空氣。仔細一看,《圖鑑集》皆是不同動物的變型作為主體,牠們遍佈花紋、有所延伸。藝術家曾說過「銅版,是個連指甲刮過都會留下痕跡的媒材」透過深淺、密度、佈局營造出質感,看似堅硬的平面作品,留下了輕柔反差。
文|陳昱清
華燈劇場成立之時,台南還不存在所謂的劇場文化,即便在台北劇場季刊早已在 1965 年成立,但此時在台南對於劇場依然充滿著未知,也因為未知、反倒能夠容納各種的實踐與想像。在學院教學系統與補助機制還未建立起來之時,眾人在神父的引導下成立了劇場,從台北邀請老師到台南進行工作坊的訓練與創作。
文|張碩尹
如果將民俗置入白盒子空間是否能呈現其箇中滋味還是會產生斷裂?在「精.彩」一展中,展場無需透過任何裝置的佈設,便能令觀眾彷彿置身於東港迎王平安祭的環境中,也在無意識中進入《精.彩》的領域。
文|盧澤霆
藝術家擷取記憶中民間藝術的色彩——剪黏、紙紮、刺繡,透過畫筆重新建構出變動記憶下寺廟的一隅。《精彩 n°3》、《精彩 n°4》在展場中相互對照,濃烈的筆觸使得畫面如同火焰蔓延,也激起了觀者內心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