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評論, Tainan 台南事, 全站文章

迷失於原鄉與異鄉的家屋

莊東橋「島嶼的月色影響看海的人」與弱繪畫之間的試探 

文|王振愷

評論展演:【島嶼的月色影響著看海的人—莊東橋個展】
展覽地點:臺南,絕對空間
展期:2020/11/4 - 12/13

 

藉由喚回這些家屋的記憶,我們為我們的夢增加了庫藏;我們從來不是真正的史家,卻一向離詩人不遠,我們的情緒或許只是一種迷失的詩藝。
—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空間詩學The Poetic of Space》

 

藝術家莊東橋擁有多重的斜槓身份,他的繪畫作品往往與其創作的現代詩有著互文與跨媒介的參照關係,在二〇二〇年度他於絕對空間的個展「島嶼的月色影響看海的人」就從創作的同名詩作出發,並以此串接起不同系列的舊作與新作。

介於風景與抽象的弱繪畫

從過去莊東橋的創作脈絡論起, 二〇〇七年至二〇一二年他在留學法國期間,透過異地經驗的觀察展開了《符號風景》系列,二〇一二年回臺後開始發展《家屋之夢》系列。在二〇一七年於臺南木木藝術的「居所」個展中,展出《家屋之夢》、《萬物再度呼吸》、《居所》、《素直》四個系列。二〇二〇年的個展中他將《素直》抽出,延續著前三個系列的基礎,創作了新的繪畫作品,並搭配《水城水鄉》、《群島II》兩個空間裝置,呈現出他現階段的世界觀。

《水城水鄉》,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2020版。攝影|顏珮珊
《水城水鄉》,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2020版。攝影|顏珮珊
《水城水鄉》,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2020版。攝影|顏珮珊
《水城水鄉》,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2020版。攝影|顏珮珊

過去評論者陳寬育與印卡分別將莊東橋的繪畫置放在風景畫與抽象畫進行討論,綜論他的系列畫作可以發現是他自身從異地回到原鄉的遷移過程,透過其藝術家與詩人之眼,以主體面對客觀世界,將所經歷的風景幻化成繪畫中不同的象徵符號,並將之抽象化,呈現出一種介於風景畫與抽象畫之間獨特的風格路線。

這種模糊了界線的繪畫形式,令筆者想起二〇〇九年在臺灣當代繪畫領域激起關於「弱繪畫」的討論【1】,就以關渡美術館「弱繪畫Weak Painting」一展最具代表性,其中策展人蘇俞安與張晴文針對這類在千禧年後出現的畫種,概括了幾個特徵:

這批「弱繪畫」的創作者如黃海欣、黃華真、邱建仁等都為一九七五年後出生,他們在資訊快速的社會情境下成長,電子媒介混擬這個世代的知覺與認知,他們畫作中呈現出他們將微觀生活的眼光,以平面傳達出屬於現實的美好與荒謬,逃脫大敘事的恢弘,更關注個人的探查與見解。另一個面向則指向臺灣官方展覽中,逐漸以影像與裝置語法為主流,繪畫在當代體制內成為弱勢媒材的狀態【2】。

《島嶼風景001》,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2020。 攝影|簡豪江
《島嶼風景001》,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2020。 攝影|簡豪江

 

弱繪畫中逃逸的地方色

莊東橋的年紀與弱繪畫群像藝術家剛好屬於同輩,他的繪畫中又是如何呈現出「弱」特性呢?

這還是得回到他觀看風景的視角上,相對於日治殖民體制下官方美術展覽與教育中,所發展出「地方色彩」之主流概念,在這樣的殖民現代性的大結構下,前輩藝術家透過對於臺灣風景的描繪,逐步開展出自身的本土意識與臺灣主體性;「地方色彩」在莊東橋的繪畫中仍是重要關注,尤其他從法國異地經驗回到原鄉後,直接觸發他對於臺灣風景的觀察,不過他的風景畫作從國族的論述逃逸出來,走向更為形式上的探詢。

繪畫中高度意象化的五邊形家屋在他的《家屋之夢》與《居所》系列中不斷出現,其周圍景觀以不同「地方色」所構成的幾何色塊做呈現,無法指涉的地方成為一種泛熱帶地區的印象,風景不再從寫實或鄉土出發,甚至帶有動畫世界裡的超現實感。在去中心的混血風景裡,家屋就是莊東橋的一個化身,細微的感性將自身置放在忽明忽暗的場景中,歸鄉遊子試著靠近臺灣島嶼,但詩人好像更期望朝向的是自己心靈的原鄉,那個烏托邦卻可能只存在於日夢中、繪畫中。人在哪裡,家就在那裡。

詩作、弱繪畫與裝置間的部署

那個純粹的自然可能只留在繪畫中,這次「島嶼的月色影響看海的人」在畫作外的現實空間,莊東橋結合了空間裝置將詩中的世界情境化,但一體兩面地同時削弱了繪畫帶來的力度。白盒子裡的海鹽彷彿同名詩作裡歸鄉孩子的戲沙,詩人童年日夢裡的場景還原。

在上頭名為《水城水鄉》的裝置,是一個以供養水草的水族箱,更是一個自足的生態系統,但藝術家卻異常地在當中置放了生鏽的鐵板,彷彿橫空刮破了繪畫中的理想,形成一種無情的對照:在人類世情境下,早已經找不回完全乾淨的理想自然!

莊東橋在展期間得像海洋清潔夫,不斷來回絕對空間撈起鐵鏽、更換乾淨的水,盡力地維持他理想世界的原型,原來莊東橋對於現實的批判不存在繪畫中。筆者認為這次「島嶼的月色影響看海的人」可以視為莊東橋創作脈絡中一個新的轉捩點,那個還在建構中的「島嶼性」會是他下一階段的功課。

詩人不再迷失,終究回家!

 


【註1】陳寬育,〈莊東橋的自我風景學〉,木木藝術:https://reurl.cc/D60rj6;印卡,〈莊東橋的自我風景學〉,木木藝術:https://reurl.cc/VX9bzY。最後查閱:2020/12/13

【註2】更多細節可參考張晴文、蘇俞安(2009),《弱繪畫》,臺北:田園城市。

 

 


About the Author|王振愷
長期進行獨立藝評與影評寫作,首本跨域書寫作品《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將於今年一月中出版。二〇二〇年首次擔任策展人之「觀光記」展覽獲當季台新藝術獎提名,持續將自身對於影像與書寫間的跨媒介關注,勾劃出一種獨特的策展詩學。聯絡信箱:singandy6210@gmail.com

 

 

 

Share This: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