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南三月份的藝術大事,「臺南藝博會」應該算一個。自2012年起,畫廊協會開始在臺南舉辦飯店型藝術博覽會,至今應該是第九屆。臺灣最早的飯店型博覽會是2009年的「臺北當代藝博」(Young Art Taipei,YAT)。當時邀請畫廊在臺北喜來登飯店展覽銷售,並打出「開房間,看藝術」的口號,吸引很多人關注。某種角度來說,飯店型博覽會由於空間小,一般是以新秀藝術家且價格容易入手的作品為主;但也因為是在飯店房間裡展覽,如何讓人印象深刻,就是一門大學問。
今年的臺南藝博會不像以往在大億麗緻飯店,而是改在後火車站的香格里拉,原因是去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大億麗緻停止營業之故。一如往常,藝博會每次展3天(3/12-14),再加一個晚上的VIP之夜,同時舉辦「臺南新藝獎」,透過主題策展與相關講座,讓活動能聚焦、增加能見度並產生綜效。




就個人而言,2021年的臺南藝博,印象較深的有三件事:第一,具象雕塑、精緻圖像或普普相關者仍是主流。如:某藝術家將不知是否獲得授權的國外動漫角色畫在美金上,取了一個不知如何發音的英文名字,並刻意不以真面目示人,然後透過在藝術博覽會裡銷售塗鴉藝術,來表達他所謂的社會反思與政治權力鬥爭。第二,科技藝術的未來危機。如:某畫廊出售跟行舟有關的錄像作品,作品尺寸依牆面而定,展出時有數位電視也有投影,那麼若購買後該如何展示較好?經詢問答案是「隨便」。又如:某畫廊展出某藝術家10年前的錄像作品,結果數位相框明顯出現老化現象,液晶上的蜘蛛斑明顯的無法忽視,難道藝術家要保固一輩子嗎?經詢問答案是「喜歡可以帶」。第三,類書法與水墨的作品頗有市場。如:某藝術家寫的類書法,形式是舊的、但內容是新的。這次又是全壘打,全部都是紅點,去晚了買不到。又如:某藝術家利用水墨,呈現空靈陽台或機外窗景,十分當代。至於利用各種媒材仿山仿水,或加上幽默荒誕的小人,族繁不及備載,也常令人驚豔。




或許臺南藝博與其他藝博最大不同,是在地畫廊或空間的支持,可以同時舉辦衛星展或新藝獎。這次在藝博舉辦的同一時間,便有在地「么八二空間」(182artspace)在佳佳西市場同步舉辦「彈跳藝術展」(Bouncing art show),展示林書楷等藝術家的作品,也非常有趣。期待明年的臺南藝博,能多出現幾個秀異的臺南藝術家,真正做出特色來,吸引在地群眾瘋狂購買,也刺激北部藏家包車下來,邊買邊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