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宗佑(碎片港南方藝術生態觀察計畫 觀察員)
作品不是插圖,敘述方式容易淪為插圖,但敘述也可以不是插圖。插圖也沒有什麼不好,插圖也是藝術的一個方式。只是,「作品不是插圖」所指的插圖,是指創作者原本想往「藝術」方面努力,但不小心淪為「插圖」的製作。敘述也很很多方式來敘述,粗略、細微、整體、細節、形象、感覺、平舖直述、咬文爵字、文辭優美、滿口髒話、新詩、短詩、文言文、引經據典或橫生嫁接。「繪畫擺脫了敘述的功能轉而追求本質」這是現代主義之後對於繪畫的看法。今天我們還相信有本質這個標準嗎?我覺得不是敘述的問題,不是不能敘述,但談到敘述,好像就是寫實。但因為不管如何的越畫越像,平面總是平面,永遠與立體不同,但立體又與現實不同,否則雕刻不會早老早被繪畫搶去了記錄這個功能。寫實也很很多種,很多觀念,但各種寫實的背後,總有一個「追求像」的幽靈在後面作祟。所以平面的繪畫怎麼樣也與現實不同,即使每個寫實畫家各自宣稱自己的作品除了寫實外還有某種追求,不承認這是個「繪畫必須擺脫敘述功能的時代」,也可以類似說是「繪畫終結的時代」。
但我覺得即使是敘述,也不全是寫實的追求,敘述比較接近具象畫(但不一定就是寫實),因為很多抽象畫本質的追求根本就不要敘述,但有些抽象畫還是表示他們是在敘述什麼事情。所以,我認為繪畫沒有敘述不敘述的問題,但創作者必須要意識到如何敘述的問題。在資訊爆炸的今天,我們已經厭煩說著政治正確或想當然爾的話;同樣在圖像充斥的今天,我們也不再需要一件政治正確或想當然爾的繪畫或攝影或錄像,不管是在題材還是在敘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