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lab實驗

貓鬼

A drawing by Lewis Gesner III and Lewis Gesner IV.
A drawing by Lewis Gesner III and Lewis Gesner IV.

Read in English

晚上,貓鬼來襲時,孩子會縮在被單裡。先是一聲小小聲的「喵」,再一聲更強勢、更哀怨的「喵」。「我們應該要餵牠吃貓鬼飼料」一個小孩壓低聲音說。(打開假想罐頭的聲音、小勺子的碰撞聲、假想的貓糧落入碗中的聲音)(貓舔食飼料時舌頭發出的聲音,吃東西時喉嚨可能還發出幾聲呼嚕聲)。一瞬間,忽然又回到完全的寂靜。「貓走了」對,牠離開了。孩子掀開被單,捧腹大笑。貓鬼來的話,一定要餵牠吃貓鬼飼料,然後牠會離開,下一晚再來。

流浪貓平均的壽命是兩年。在印尼,貓咪們會在某間房子屋頂過夜,午夜時分開始嚎叫。我從鄰近最高處的窗戶望出去,數十隻貓從一個屋頂跳到另一個屋頂,在炙熱的赤瓦片上集體嚎叫、打架、交配。到了早上,清真寺早禱宣禮響起,牠們全都累壞了。而在台灣,有個眷村老兵都去世了,地方被貓咪接管。一些好心人士認為那是一塊聖地,每天都來餵食這個不斷擴大的貓科社群。

我大學念作曲時,養了一隻白老鼠當寵物作伴。上作曲課上得還蠻順利的,學生被要求創作一首小型管弦樂曲,且要在課堂上演奏。我只剩幾天完成這項作業,不過到最後一晚我還是沒什麼靈感。呆呆望著桌上的空白樂譜,我看向我的小老鼠,忽然靈機一動,拿起一瓶印度墨水倒在小碟子裡,把小老鼠從籠子抱出來,讓牠的腳沾滿墨水,在鋪滿空白樂譜紙的桌上奔跑。小小的紙上郊遊結束後,我把牠的腳清乾淨,放回籠子裡。接著,我快速地把這些老鼠墨點,轉譯排成八部樂器的曲子。這首曲子在班上引發好評,還引發一場針對內容及形式的深度討論,我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老鼠,老師說這件作品真是一部天才之作。之後我與老鼠進行的創作都很順利,甚至獲得更好的反應。大家都說我是一個前途無量的作曲家。

國慶日那天,我帶老鼠返鄉。在活動日的某個時刻,我家的貓偷偷設法溜入房間,把我的老鼠從籠子拖出。類似的慘劇曾在我小時候發生過,當時受害的是我心愛的鸚鵡。翻遍整棟屋子,我只找到小老鼠的一根細小骨頭,和一滴血漬。

我試著複製老鼠作曲的新方法,但都無法製造出我和老鼠的化學反應。對我來說,那隻家貓毀掉了西方音樂的未來,一切都結束了。那隻貓是否還在地球上徘徊,那隻摧毀人類音樂未來的幽靈?

我的孩子還在床上玩「貓鬼」的遊戲,躲在被單裡玩餵貓鬼貓糧的遊戲。我也想知道,他們的貓鬼幹了什麼被詛咒的事。

 

(fiona 譯)

Share This: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