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tter Port 碎片港, 會議紀實

碎片港 Shatter Port|2022 第二次線上交流會議

時間:2022年10月1日,20:00-22:30

此次會議由每一位觀察者分享及簡單介紹近幾個月各自欣賞或參與的展覽和計畫,以所見聞提出個人觀點,討論當代策展形式、藝術空間相互合作之方式,以及跨領域合作的可能性。最後提出共同田野的概念,自由組成田野小隊,進行田野調查,以供書寫、平台建立、跨域合作等更多能量。

 


主持人:邱俊達
觀察員:蔣伯欣、黃志偉、李書旆、張敏琪、郭璧慈、吳尚育、陳嬿晴、劉邦隱、王瑀

邱俊達(會議主持人):
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張敏琪老師已書寫一篇三千字的文章,關於鍾舜文在雲林西螺想想文教協會的展覽。然後,先請吳尚育分享參觀德國文件展的心得,尚育也書寫一篇關於文件展的文章,已經上架於觀察者的平台。

張敏琪:
鍾舜文是我的大學同學,她比較關懷鄉土這一塊(尤其是美濃),她是鍾理和的孫女、鍾鐵雄的女兒。這些作品曾在其他展覽展出過,之前都是在城市內的畫廊展出,此次在鄉下展現出不一樣的風貌,作品主要是以膠彩為主,主題則是側重在描繪美濃的生活。

吳尚育:
卡塞爾文件展的文章中提到,此次文件展是由印尼策展團隊 Ruangrupa 策劃,重要的是藝術串連教育。我去文件展之前先做了一些功課,介紹展場的影片清晰講述藝術團體的理念,但細節有點粗糙,因此沒有很高的期待,但當進到展覽現場卻很驚艷。文件展很有效的把微小的實踐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相對於南北、東西方之間的批判不一樣的風貌,開啟一種對藝術還可以是什麼的想像。這是國際大展中比較少見的顛覆性的觀點。

邱俊達;
這次文件展其實是一個反美學的問題,有更多在機制上的實驗。在策展上,會讓我思考後續卡塞爾將如何發展,是否有可能延續今年的方式,還是會回歸到過去歐美大型雙年展的模式?思考如何在機制下,不只是以交作業的方式執行?此外,碎片港、工作站跟新濱碼頭的聯盟方法亦可參考一些文件展的策展概念,用田野檔案、書寫的方式發展策展,可以以此方向發展一個大型策展計畫,如何以機構跟地方發展的主題與印尼做串連,發展一些主題性的對話或是長期田調,可以由單一機構執行或是碎片港的形式。

黃志偉:
關於合作形式的討論,先前有和俊達討論過高雄三年展的概念,過去在高雄大多談黑、生猛,縣市合併後,城市的文化治理主要圍繞在高雄市,周邊地帶鮮少談到,所以我想用不一樣的觀點切入,目前的「灣岸藝術未來學」可能尚不成熟,但是我認為可以先執行,再修正。

李書旆:
補充一下,目前工作站(臺灣藝術田野工作站)有林書楷的展覽,歡迎大家來參觀。本次展覽是書楷「陽台城市文明」的延伸,這次加入他去印尼田野採訪的內容及心得,也延續臺南生活經驗的發展,再加入一些書寫及照片的元素。期待後續能夠再與書楷合作,繼續發展大航海時代下的系列創作。

王瑀:
新濱碼頭的活動、空間的對談,把對象鎖在固定的三個空間。「萬事屋」今年結束,「重返空間」今年才開始,之後會將這個過程整理成文章發表。

黃志偉:
我最近協助高雄市美術館執行內惟藝術中心的案子,以讓在地串連為核心,除了找藝術家進駐展出外,也會結合在地居民一同進行創作,最後會在藝術中心裡面進行展出,也將給參與者立可拍相機做紀錄。這是第一階段的計畫,第二階段則是紀錄片的拍攝。

劉邦隱:
針對內惟市場,因為蔡佩桂老師沒有出席,所以由我來協助宣傳。主要分為高俊宏老師與佩桂老師兩個部分,一個是旗津公有市場二樓空間,一個是岡山樂群基地。公有市場曾執行過聯合攤商的計畫,因此他們提供二樓閒置空間給跨域所的學生駐村使用。另一個樂群村則是眷村老屋,大部分的眷舍會交由觀光局處理,將轉向為一個觀光化的方式,(我們)已與協會談定,目前可以使用一個空間,現在由俊宏老師跟劉秋兒進駐,將關注過去岡山的轟炸、戰爭。現在的六一航空場,場內的老員工學習當時的戰歌,預計在岡山的資源回收廠與學生一同發表。

蔣伯欣:
工作站在臺南藝術史的角色不是扮演某種生產自我主體的功能,而是向外探討地方性,重要的是跟其他單位合作,因此,時常會針對文資有更多地方性的討論。例如在澎湖,前年洪根深老師在故鄉成立美術館,對於水墨和批判性地域主義美學很有發展空間,而他正在醞釀澎湖的跳島計畫,也許可在碎片港裡執行。另外,我發現最近有許多藝術家在發展水下考古這一類型的創作,例如涂維政以鯨魚化石為主題創作,參與馬祖藝術島的陳宣誠也是以此概念執行,許家維也以沈船為主題做創作。這些在澎湖本地已經針對水下文資去做研究,後續不妨作為碎片港田野發展的路線之一。

陳嬿晴:
針對臺南市美術館的地獄展,展示上確實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以議題來說,以非歐洲中心主義的史觀來觀看,是蠻值得肯定的。此主題主要關注臺灣跟當地民俗信仰的討論,但較少看到跟世界之間的連結。我覺得此展覽較有意義的地方,是與博物館合作,再加入臺灣藝術家。這個做法高美館也曾在特展中 嘗試執行。

邱俊達:
今年碎片港的模式和去年不太一樣,希望可以回到根本性的問題。我們提出共同田野的概念,自由規劃、自由參與,以三人左右為一組。請大家還是要書寫在地論述的專文、訪談等方式都可以。微藝評以單篇五百到八百字書寫,將不進行審稿,校稿後即放上平台提供閱覽。

 

 

Share This: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