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nan 台南事

當展覽成為座標——成為一種絕對空間的可能

評論展覽:【超級工程001—水管狂熱—張程鈞個展】
地點:台南絕對空間
展期:2023年1月11日 ~ 2月26日

文|陳世育
圖片提供|絕對空間

透著絕對空間的玻璃窗往內望去,乍看內部沒有因為當前的展覽更動太多,藝廊空間本身彷彿成為了展覽最重要的顯現。但「展品」也並非隱身,而是在我們視域範圍的最低處。它偶爾發出躁動,影響我們的感知,它環繞著我們,成為我們的生活。就像展覽序言提到這檔展覽的初始發想,是關於看海的經驗,海浪的聲音伴隨著抽水馬達,將海水帶離海洋,去往陸地。

映入眼簾的是幾瓶一綑的「深命力」礦泉水瓶,懸吊在空中,拉扯著水管使其保持懸空,兩者的懸掛看似緊張或危險,卻也形成一種獨特的平衡。礦泉水偶爾墊高了水管,擠壓變形的瓶身也支撐著水管系統,使之保持順暢。無論從上而下或從下而上,「深命力」都不保有礦泉水原有的使用,飲用的動作甚至會導致系統的失衡,深命力只是作為一種純粹的力量展現,但不是功能的失效,而是在錯誤與正確的使用之間做了抉擇。

或許礦泉水名稱的符號象徵過於強烈,很快便能遙想到礦泉水出自所謂礦泉,而水不只來自海裡也來自地底,深命力的「深」是藉由抽取孕育生「命」的水,讓水的流動產生位移。從自然到人類,始終是一場循環,但我們從未逃離這場循環。也因為力量關係導致傾斜,使我們驚覺,又重新去找回平衡的支點。

由於展品足夠低限,與空間的互相指涉極為模糊,所以我們很難判斷何謂作品何謂非作品,但就以藝術史上「現成物」帶給我們啟發來說,不是放在展台上的就是作品,而是如何藉由物件穿越場地的限制,造成一種不安的混沌,威脅著過往那種對於認知一件作品是否成立的清晰辨識。

其實剛走進「超級工程」的展場,入口牆上那張「消防設施配置圖」,被我誤認成是腳下水管的配置或展場地圖,但仔細一看,才嘲諷自己那只是絕對空間(藝廊)本身原本存在的配置圖。水管確實圍繞著空間而行這個錯認,似乎暗示著「超級工程」這件「作品」不是一件作品,更不是依照空間量身定制的所謂現地製作,而是不斷糾纏成一個自我指涉的「絕對空間」,也就是牛頓提出的那個有爭議的力學概念。空間不會因為外在事物或觀察者,而動搖其獨立性。

或者是牆上那些支撐著水管的固定器,其實延伸自看似是畫軌的軌道(應該就是)。軌道彷彿渾然天成,甚至不像是因為展覽而安裝,讓人誤以為它原本就在這裡。抽水馬達的插頭則毫不隱藏且理所當然地安置在絕對空間(藝廊)內的插座上。從電能到動能,從絕對空間(藝廊)到超級工程(的馬達),這不僅是電力輸出而已,也是一種能量的轉換。


絕對空間(藝廊)沒有像過往展出的作品那樣,由於作品成為主體而成為載體;沒有因為「超級工程」的介入,而隱藏或改變自身,反而彰顯了空間自身原有的一切,兩者攜手成為一體。

萊布尼茲曾質疑牛頓提出的絕對空間概念,認為空間沒有參考點就沒有意義,因此沒有所謂「絕對空間」,事物都只是相對的,或許應該是說,當所有相對的事物交織在一起時,即是絕對。

展名「超級工程001」的數字是展出作品的編號,每次重新展出便以一個新序號去命名。但「001」或許也不是意味順序的編號,而是作為事件的代號,就好像即使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遇到同一件作品,我們都會認為是一次事件。事件沒有先來後到,而是以最適洽的時刻順其自然地發生。

 


關於作者|陳世育
出生於台南,近期以攝影創作與其研究為主。

 

Share This: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