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編輯台 時間∣2011年9月24日 pm3:00 地點∣鳳甲美術館
說一口好展覽或寫一檔好展覽,就能做出一檔好展覽?
從紙上作業到著手實踐的策劃過程,如果沒有從頭到尾做一遍,箇中滋味,大概很難體會。
有鑑於台灣年輕策展人養成機制尚未建全,2010年由國家文藝基金會與鳳甲美術共同籌辦的「策展人培力」計畫,於2011年十月,分別由陳怡君、葉佳蓉、蘇俞安三位新銳策展人所策劃的三檔展覽,於鳳甲美術館內,展現新銳策展人的「能耐」。
自掏腰包換經驗?—不必要的血汗成本。
在沒有任何委託或合作基礎下,缺乏資源的策展人想要策劃展覽,恐怕都先得自掏腰包,運氣好的找到點贊助或申請補助。然而要在窘迫的獨立策展之現實條件下,台灣的藝文環境要想養培養出好的策展人,可能嗎?
邱再興先生於開幕會上提到,透過策展人培力專案的協助,除了提供新銳策展人將紙上展覽轉換成實體空間的展現外,配合前輩策展人的輔助課程,從前輩的經驗分享、實務基礎協助、經費的補助等等,可縮短每一位想成為策展人的新手跌跌撞撞的坎坷過程,加速藝術圈生態內不同角色功能的新陳代謝。
開幕當天,由三位獲選培力的策展人分別向鳳甲美術館董事長邱再興先生、國藝會陳錦誠執行長、鳳甲美術館館長翁淑英女士獻上感謝花束,表達感謝之意後,也為三檔展覽揭開序幕。
三檔策展專題的樣貌
「新聞製片場」的策展人陳怡君,敏銳地發現幾位藝術家同時關注到充斥在資訊爆炸的當代生活樣態,分別以不同的創作模式回應充斥於日常生活中的新聞事件的態度,帶點戲謔、幽默的方式,浮遊在當代生活的虛擬遊樂場中。陳怡君於開幕記者會上感性地說著:「我們真的很需要這個舞台,很需要這盞光打在我們的身上」。有著多國語言能力的策展人葉家蓉,不僅繼續探討她長期關注與人與居所相關的社會議題,並以鄭安齊(台灣)、溫鈞揚(台灣)、下道基行(日本)、八幡亞樹(日本)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在「非處之棲」的展覽命題下展現了跨國議題的籌劃能力。策展人蘇俞安的「Drawing Now台灣當代素描展」,則是一個深具台灣美術史觀的歷史書寫角度,自1970年代至今,台灣當代素描脈絡梳理,將創作行為階段中習慣被視為「草稿」或通往作品的「中介」的素描草稿,作系統性的討論。

註:AOFA觀察者2011.05-2012.03期間發表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