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至2009年之間,負責人林煌迪以持續不斷演化的方式進行對空間的實驗。「文賢油漆工程行」(文後簡稱「 Read More

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
從2000年至2009年之間,負責人林煌迪以持續不斷演化的方式進行對空間的實驗。「文賢油漆工程行」(文後簡稱「 Read More
在前一章節中,我們提到「替代空間」的出現,主要出於商業畫廊及美術館的生態和經營模式,無法滿足台灣隨著當代藝術發 Read More
「原型藝術」並不是一個現在進行式的藝術空間,是曾在1990年代末期,由一群古都府城出身,當時平均年齡三十歲上下 Read More
文/陳聿寧 藝術的幅員可以如何定義與劃界?它可以包括視覺、戲劇、建築、舞蹈、音樂與詩歌等藝術領域,它也可以指向 Read More
「最後一檔是湯皇珍的展覽,這個展覽刺激到我們,讓我們重思空間的定位。」「邊陲文化」(文後簡稱「邊陲」)創始成員 Read More
「替代空間」以屬於各自的不同的形態,曾有人居住過的舊民宅、舊公寓、普通民宅、半廢棄的廠房、倉庫,因著不同的建築 Read More
這天,星期天,在塗鴉藝術家POPO的帶領之下,山雨水與Acip、Ica來到這個街頭藝術家的聚集之地。 南雅加達 Read More
農村不只純樸,還有詐欺魔術師——Jatiwangi Art Factory(上) 圖、文|山雨水 Read More
Lifepatch成立于2012年,是一個以社群為基地,混合科學、藝術、科技的創作形式,製造創意與各種應用裝置 Read More
拆開來每個字都是白話文,拼起來卻比文言文還難懂,這種情況,讀理論的時候常常遇到,讀外國理論的時候 Read More